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简介
一、概况
水利工程学院于2020年获批土木水利(0859)硕士专业学位点,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二、定位与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土木水利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工程规划设计、工程运行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与特色
本学位点设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农田水土工程等3个特色研究领域。
水利工程:主要从事水资源规划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预报预警、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城市生态水文理论与技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水工结构优化、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运行评价、地下水模拟与调蓄、河道水质模拟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土木工程:主要从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装配式建筑结构、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复杂土木工程的力学问题、土木工程新材料、水工结构灾变机理与健康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农田水土工程:主要从事农田灌溉排水技术、节水灌溉原理与技术、智慧灌溉与智能设备、土壤水盐运移理论、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农村供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治等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平台
学院建有天津市农业水利技术工程中心、中美生态农业与水环境保护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水利研究中心。与中国水科院、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水科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设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天津市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利工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面积2000m2,另有占地15亩的农田水循环试验基地。拥有软硬件设备1012 余台(套),设备总价值 1464 余万元。
五、导师队伍与研究生培养
学院现有硕士导师24人,其中校外博士生导师1人;拥有行业导师43人,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科院、中国灌溉发展中心、天津市水科院等水利相关行业。近5年科研项目125项,经费1269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6项,其中《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灌溉预报研究》获农业节水科技进步二等奖、《滨海新区水库咸化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研究》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版专项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68篇,获得国家专利6项。
研究生培养采用双导师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形成校企联合、导师合作的培养模式。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同类型超采区主要作物
限水优产高效灌溉制度(杨路华教授团队)

|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城区段河道水质改善技术(李绍飞教授团队) | 周青云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试验 |
|
|
王旭副教授与研究生讨论 科研项目研究方案 | 赵丽洁副教授在第9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 与健康监测会议做学术报告 |
水资源与水环境科研团队参加学术论坛(从左至右:张茜副教授、王冰副教授、余萍副教授、王艾博士、李绍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