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对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水平,在疫情期间将暑期实践任务进行系统全面的部署,研究生们积极配合学院工作,克服一切困难,从5月31日开始分别到团泊洼绿色农产品种植联合试验基地、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联增村核心区科技小院等开展试验,烈日炎炎仍保持高效的学习热情,全力完成科研工作。
   
   
     
   
 
韩晓楠表示,这次疫情使得科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也是暑期科研实践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其节水灌溉针对的作物是水稻,从开始的试验方案到后面插秧、灌溉、施肥等都是自己全程培育,看到从一开始的嫩苗到后面拔节抽穗,收获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是智慧,在为小小作物的生命力而感叹的同时更加坚定自身的科研信心,更加确定只有用汗水浸灌的科研成果才更加香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搞科研做试验,虽然辛苦但更觉可贵,不怕高达四十度的高温,不畏一次次烈日下的中暑,始终相信每一步都会有收获,待到秋收季,终会满载归!
 
 
 
  
   
   |   | 
 
   
   | 插秧播种           叶面喷施肥料 | 
 
 
 
 
 
  
   
   |   | 
 
   
   | 收集池间图样            测量池间水的矿化度 | 
 
 
 
 
 
 
 
 
尹林萍表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的过程,2020年的试验从试验方案设计到试验操作基本由自己完成。由最初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熟练上手,明白了一个道理:搞科研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沉下心来做研究的态度,只看几篇文献或读一两本著作就想写成文章来发表是不可能的。做科研的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每天迎着朝阳,伴着晚霞,但看到玉米播种开始的小苗到现在一米多高的植株,心情也从最初的忐忑变成现在的沉稳,慢慢把试验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剥夺的重要一部分。
 
 
 
短短的几周时间,接受了汗流浃背的疲惫,习惯了各式各样的虫子,由最初的害怕到现在的坦然面对,经历了实践性的成长。科研学习的过程,加深了我对自己研究方向的认识,将理论联系实践,活跃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科研实践仍在继续,不论困难为何,从未惧怕,迎难而上,发扬科研精神,感悟人生经历。
 
 
 
 
 
马文慧表示这次的科研实践是对自身的进一步锻炼与考验。经过这次实践,自身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本次实训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场地的规划、数据记录、处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断被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自我的意志,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顶着炎热的天气,风呼呼的刮,一同做实验的同学们还是热情饱满的工作着,都不因天气炎热而退缩,虽苦虽累,但却收获更多。
   
     
   
 
 
  
   
   |   | 
 
   
   | 收集池间图样                    测量池间含水率 | 
 
 
黄铭锐表示这么多年的学习仅仅都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通过老师的输出到自我的转化。通过这次深入基地进行科研实践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书本上的知识只能是从引导的角度来指导大家,而生产实践却是更进一步的教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学会将每项技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基地的过程中每天早上顶着烈日到田间记录夏玉米的生长、水分蒸发情况,将玉米的每个生育期状况、情况记录在册。还要隔一段时间测量玉米株高、叶面积等生长状况。从玉米的苗期到最后完熟期,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与收获。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玉米每天不同的生长变化让自己拥有满满的收获感,同时也是第一次体验到农民的艰辛,使得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理解,更加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坚定了科研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不断向前的动力。
   
     
   
 
 
  
   
   |   | 
 
   
   | 测量含水率            称重、烘土测量含水率 | 
 
 
王俞茜表示,这次自己在试验基地进行夏玉米冠层光谱以及叶绿素的测量,同时对夏玉米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动态进行定期测量,计算植株的覆盖度等一系列工作,间接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寻找一些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法,自己查阅一些相关的光谱文献,以及夏玉米的生长动态和状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更加了解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明白每一次的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切身去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科研工作这只是刚刚开始,自己会不断的完善自身,用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激情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 
 
   
   | 光谱测量              含水率测量 | 
 
 
王铁英、高国祥、张宝珠在克服种种苦难之下也进行了天津农学院西校区的冬小麦试验工作,不定期的对小麦的植株进行叶面积、株高测量、取土样、小麦的灌水与施肥。并且将一部分需要处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就这样我们完成了西校区冬小麦的全部试验工作。暑假期间王仰仁教授每天组织和指导学生讨论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且组织和安排学生到项目的合作试点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开展试验,并要求学生指导山西试点的试验人员进行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基础数据的测试与收集。王铁英、高国祥、张宝珠表示在这里进行试验既增长了试验动手能力,也丰富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   | 
 
   
   | 田间试验                室内试验 | 
 
 
   
     
   
 
   周青云老师假期也继续定期开展研究生汇报工作,从试验安排到论文撰写等进行指导,并组织安排王航同学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试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联增村核心区科技小院和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们一起进行田间试验,以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绿色种养、生态环境、麦后复种、氮肥减量增效等内容开展研究。王航主要负责土壤水分、盐分和氮素的运移试验与模拟,种植作物为玉米和葵花。
   
     
     
 
 
  
   
   |   | 
 
   
   | 测定田间灌水流量     田间灌水整平土壤 | 
 
 
王航即体会到了农水人的不易又找到了农水人的浪漫,他说从没有种过地在城市里求学的农村孩子也没想到自己会亲自种那么几亩地,也没想到种地是这么的不容易。播种、施肥、打药、灌水等等各个环节似乎都不是那么容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似乎只是适用于农民,“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未息”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防晒、驱蚊成了家常便饭;手上磨起了泡,皮肤晒成了黑炭,胳膊被叮成了肉包,一切都来得那么平淡,就如我们本身就该如此一样。晚上趴在地里听玉米拔节的声音,在田间小路上追赶星空成了我们农水人的浪漫。
   
     
   
 
 
 水利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们通过实际行动将理论联系实践,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科研精神,展现水利学子的风采,他们都表示会全力以赴配合学院的科研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勇于探索,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